水势包括
水势的含义及其组成部分
水势是一个复杂的物理概念,它不仅仅指的是水流的趋势或者水位的高低,而是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含义和组成部分。
水势的基本定义
水势,简称水pot,是衡量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内流动趋势的一个参数。它是水的化学势的一种体现,用于描述水分流动的方向和限度。水势的大小决定了水分流动的动力,即水分总是从水势较高的地方自发流向水势较低的地方,直到两处水势相等为止。
水势的组成部分
基模势(Ψm)
基模势也称为基质势,是由土粒吸附力和毛管力所产生的。这一部分势能反映了土壤颗粒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和毛管现象对水分流动的影响。
渗透势(Ψs)
渗透势,也称为溶质势,是由溶质对水的吸附所产生的。溶质的存在会改变水的化学势,使得水势降低。溶质越多,溶液的水势越低。
重力势(Ψg)
重力势是由重力作用产生的水势。它与水的高度、水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重力势的变化会影响水分在地势高低之间的分布。
压力势(Ψp)
压力势是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细胞水势的增加值。当细胞处在高渗透势溶液中时,细胞吸水,体积扩大,由于细胞原生质体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前者大于后者,所以细胞的吸水肯定会使细胞的原生质体对细胞壁产生一种向外的推力,即膨压。反过来细胞壁也会对细胞原生质体、对细胞液产生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是促使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流的力量,这就等于增加了细胞的水势。这个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细胞水势的增加值就称为压力势,用ψp表示。其方向与渗透势相反,一般情况下为正值。
组成部分的总和
综上所述,水势是这些分势的总和,即Ψt=Ψm+Ψs+Ψg+Ψp。
土水势的相关概念
除了上述提到的水势组成部分之外,还有土水势的概念,它是土壤水的自由能与标准状态水自由能的差值。土水势有四个分势即基模势、渗透势、重力势和压力势,而水吸力只包括基质吸力和渗透吸力两类。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水势”的含义有所不同。但在植物生理学中,通常指的是每偏摩尔体水的化学势(μw)与同温、同压、同一体系中纯水的化学势(μw0)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