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无土流水养殖黄鳝技术资料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无土流水养殖黄鳝的技术资料:
一、建池
1. 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有温流水的地方更好),这样可以通过调节水温使黄鳝一直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生长。池最好建在室内,用水泥砖砌成,每个池面积2-3平方米,池壁高40厘米左右。
2. 在池底相对位置设3-4厘米的进水孔1个和排水孔2个,进水孔与池底等高,排水孔1个与池底等高,另1个高出池底4-5厘米,孔口都要装金属网罩防逃。若场地较大,可将若干个小池形成一排,将几排池排列在一起,进、排水渠宽度依据池的多少而定,一般为15-30厘米,设总进水口与总排水口。
二、放养
1. 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水浸泡5-7天,然后将水放干,再将底下的1个排水孔塞住,保持每个小池有少量流水,水深4-5厘米。
2. 鳝种放养前用3%-4%食盐水浸洗3-5分钟,防止水霉病发生和清除鳝鱼体表的寄生虫。鳝种消毒后及时放养,每平方米放4-5公斤,同一池的鳝种应大小一致,避免以大食小。
三、投饲
1. 鳝种初放时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饲料,需进行驯饲。驯饲的方法是:鳝种放养后2-3天白天不投饲,在晚上进行引食。引食饲料可用蚯蚓、蚌肉、螺肉等,将饲料切碎,分成几个小堆放在进水口一边,并适当加大流水量。第一次的投饲量为鳝种总量的1%-2%,以后逐渐增加到体重的3%-5%。
2. 若当天的饲料未吃完,要将残饵捞出,第二天不要再增加投饲量。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饲料中掺入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血、鱼粉、豆饼、菜饼、麸皮、米糠、瓜皮等饲喂,第一次可加1/5,同时减少1/5的引食饲料。若吃食正常,以后每天增加1/5,5天后即可取消引食饲料。
四、管理
1. 注意保证水流畅通,防止鼠、蛇及寄生物危害。
2. 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鳝鱼如果出现大小不匀时,要及时将大小鳝分开饲养,以便生长一致和防止大吃小现象发生。
五、水质调控
1. 交叉消毒:水体每隔10-15天用生石灰0.1×10^(-6)或1×10^(-6)的漂白粉全池泼洒,交叉使用。北方水质偏碱,使用漂白粉的次数要多一些;南方水质偏酸,使用生石灰的次数可多些。
2. 保持合适的水位:黄鳝吃食和呼吸需经常把头部伸出水面,水位宜浅,但水位太浅不利于其生长发育,一般水位为10-15厘米,气温高时可加深至25厘米。如果水草生长繁茂,每月换水1次即可,一般要根据水蒸发量及时补充清水。
3. 保持生物多样性:鳝池要放养田螺、小杂鱼、泥鳅等来清除残饵以调节水质,但要注意这些生物应在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每平方米鳝池放养泥鳅不宜超过0.3公斤,泥鳅宜在黄鳝驯食配合饲料后放养,每平方米池放养田螺不宜超过0.25公斤。也可在池中培育适量的绿藻等。
六、防暑遮荫
黄鳝静水无土养殖池较小(15-20平方米),水位浅(15-20厘米),夏天水温极易超过30℃,因此需对水池进行遮荫避暑。一般在池上搭架遮荫网,并在池边种植葡萄、丝瓜、南瓜等攀缘植物,但注意池水面要留有10%-30%的光线。气温超过30℃时,要加深池中水位,降低黄鳝密度,并缓缓注入新水(可采用地下水调节鱼池水温)。
七、病虫害生态防治
1. 调节水温: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8℃,最佳摄食温度为23-26℃。当水温升高时,喜低温的病原体生长繁殖会受到抑制,使一些病少发生,如水霉病、白点病等。注意水温日温差不宜超过10℃,否则极易出现打印病。另外,调节水温到最佳温度,会促进黄鳝摄食,增强其体质。
2. 调节密度:黄鳝放养密度应视鳝池大小、种苗规格、饲料和管理水平而定。规格一般以每尾15-20克为宜,每平方米放养80-150尾,放养密度为1.5-2公斤/平方米,一般不宜超过3公斤/平方米,要注意及时分池。
3. 中草药防治:中草药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已经粉碎的中草药或泡制的中草药制剂,也可用中草药液全池泼洒或将新鲜中草药植物茎叶浸泡于鳝池中。目前已被证实对黄鳝有效的中草药有马齿苋、大黄、黄芪、五倍子、苦楝树或果实、贯众、水辣蓼等。
4. 杀灭寄生虫:黄鳝肠道寄生虫尤其是新棘虫、毛细线虫寄生率和寄生强度非常高,是黄鳝生长慢、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利用野生鳝种养殖要“治病先治虫”,一旦驯食配合饲料成功,要立即着手杀灭寄生虫。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还需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和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同时密切观察黄鳝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另外,建议在开展养殖前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并可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